The Dinner – Raphaella在Jaime Hayon 的法國鄉間瓷器工作坊














Raphaella在2012年時參加了位於南法的Jaime Hayon(西班牙文念法應是海美哈雍這樣),因工作關係採訪了她這次行程的經驗和心得,以及對於JH這位當代大師的一些想法。總歸來說,最讓我生氣的是 R妳怎麼有時間一直出國呢?

原文刊載於 come together雜誌 好友餐桌特輯 SUMMER2013
credit/ come together mag.
photographer/ Raphaella
editor/ soac

來自西班牙的Jaime Hayon(以下簡稱JH)是何許人?《Wallpaper》在2006推崇他為年度10大設計師,2012更給予了最佳室內設計獎座,西班牙政府也舉薦他是最具才幹的年輕設計師之一。近年來褒獎讚譽不斷,有人說他是設計界的畢卡索、當代的達利,或是法國設計大師菲利普史塔克(Philippe Starck)的接班人。風格迷幻奇特,常常伴隨着幽默風趣的元素,產品橫跨各大品牌和不同領域,從塗鴉、地毯、室內設計、燈具、鞋子到餐桌用品,你想象到的物件他可能都做過。

餐具收藏家Raphaella(以下簡稱R)曾在2012年春天參加由JH主導的瓷器工作坊。工作坊位於法國西南部的Boisbuchet莊園,那裡像是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,生活起居皆在莊園內,白天大家利用田地、樹林裡隨手取得的素材共同進行創作,夜裡用完餐後,在電影之夜時談彼此最愛的導演,在變裝派對中挑戰瘋狂的創意,或是靜靜的坐在草皮上, 圍著營火看着頭頂上星空緩慢的移動,一邊聊着各自國家的趣聞。暨上篇瓷器蒐集之旅的訪談後,這次要聽她分享南法瓷器工作坊的經歷,聽她訴說著那些瓷器創作時光,以及近距離了解當代設計大師JH想法和創作思維。




soac: 這是個什麼樣的工作坊呢?  
R: 這次的工作坊主題叫做晚宴(The Dinner)。我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,用陶瓷這個素材創造出一系列餐桌中任何有可能會出現的器皿,然後以晚宴的模式呈現。有人做了花瓶和燭台,有人則準備用餐時的器皿和酒杯,所有的作品都是圍繞在餐桌上的物件。最後每個人用創作出來的作品,合力設計一場鄉野間的白色晚宴。

課程進行方式需要兩邊跑,一邊是學員起居和生活的休憩莊園,叫做Boisbuchet,另外一邊則是正式上課的空間,位於Limoges的高等藝術學院ENSA Limoges (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'Art de Limoges),這間學校除了瓷器之外其實還有別的科系,不過當地是像鶯歌一樣以瓷器聞名的小鎮,所以以瓷器系最有名。

JH主導並規劃整套課程,但因班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接觸這種創作模式,且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透徹了解瓷器製成的步驟跟原理,所以同時有瓷器學院的教授和助教來協助製作和生產,提供即時地幫忙並引導你朝什麼方向去創作。



soac: 在工作坊內的作息為何?在臺灣其實比較少像這樣的集體創作空間。  
R: 每天早上八點一起用過早餐,然後搭一個小時的車到陶瓷學校。接下來整天都在瓷器學校的工廠裡,集中精神的重複灌模、去乾燥室曬乾、修整、雕塑作品等動作,每個步騶都有一定的程序,而且相當的煩瑣,如果想在期限內完成所有作品的話,每天就必須有固定的進度。

過程中除了耗損大量的精神之外,作品本身的損壞率也很高,可能只是輕輕地摸一下剛脫模的胚胎,它就馬上在你面前碎裂了,總歸下來十個裡面差不多只有六個會成功。而且瓷器是有記憶的,它會記得每一個過程,假設做到一半發現有裂痕,即使嘗試把裂痕補起來再送進去烤,出爐時裂痕卻還是裂痕,不管再小心、再仔細地對待它都沒有用(編輯附註:這是在聊瓷器還是在聊與另一半的相處之道呢?)。



soac: 在這段時間內,創作出哪些屬於妳的作品?  
R: 雖然我很喜歡瓷器,並一直觀察這方面的資訊,不過自己是個毫無實際創作經驗的人,很好奇如何在這短短數週的時間裡,完成一件件餐桌上會出現的器具。JH在過程中幫助了非常、非常得多,藉由他細心的教導,大家很快的學習和了解怎麼塑模、燒製與上釉,而且更重要的是,他會誘發出你內心創作的潛力和慾望,把腦袋裡的想法實際執行出來。

上課前他發了一封e-mail,請我們找出身邊任何喜好的物件或材質,並把這些東西帶到現場。但收到那封信時我人已經在法國了,只好硬着頭皮翻出了一些材料,我記得我帶了裝電影膠卷的鐵盒、一條花紋精美的緞帶和法式甜點可麗露的模型,還有野餐用的塑膠杯。沒想到這些東西最後都翻模成了瓷器,鐵盒變成了餐盤,緞帶變成高腳酒杯外層的紋路,可麗露則做成了蠟燭燈罩。有另外一個同學的作品讓我印象深刻,他把裝滿水的塑膠袋綁成球狀,用此壓出了湯碗的瓷器模型,其他人也發揮各式各樣不同的創意,把生活中相當普通的元素轉化成瓷器的樣貌。

 JH的風格是比較特立獨行、古怪的,他喜歡把完全不相干的物件組合在一起,創造出新的產品。在課程中理所當然地我想依循這樣的創造模式,追隨這種創新的風格。但是他卻一直提醒我保持簡單即可(keep it simple),只要把心裡想要的東西實現出來,不用有太多複雜的形式。對我來說,他希望引導出學生去發展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,並延伸和加強那些特色,而不要一昧的跟隨、模仿他。



soac: 很好奇在這樣子場域裡,人與人之間有什麼樣的互動。  
R: 每日七點,在結束瓷器工廠的工作之後就回到莊園,所有的老師和同學用餐。在餐桌上會遇到不同課程的設計師和設計學院的學生,大夥聊着生活中的趣事。雖說我不是什麼藝術家,不過每天接觸到這麼多有才華的人,在與他們的談話、吃飯或喝酒中,其實吸收和學習了許多不同的靈感。你可以發現世界上各個角落中,有很多人默默的努力在執行創作這件事,他們可能很辛苦,可能過著收入有限的日子,不過他們未因此放棄追隨自己的理想,這是在我的現實生活中不會遇到的人,但他們卻真實的存在在我眼前。

我覺得那個莊園是一個完全沒有壓力和包袱的時空,甚至不太像真實的世界。人們在那邊創作時是沒有任何目的的,不是為了追求成就或功利,只是純粹的去執行心中想做的事。過程中如果需要稻草、木頭、竹子,都可直接在莊園中的自然環境取得,或許就因為如此單純,所以創作時靈感才會像泉水般源源不絕的流瀉出來。



soac: 為什麼這麼喜歡JH的作品,這個工作坊中JH是否有啓發妳或帶給妳新的想法?  
R: JH一直有跟不同的品牌合作,我很欽佩他每每都能透過新的視野,把品牌精神與現代的工藝技術結合,呈現出不同材質的美與可能性。他真的是個完全不受侷限的設計師,產品包含器皿、鞋子、手錶和室內設計等等,之前甚至協助規劃了一間在法國聖路易島的餐廳。身為一位新銳藝術家,卻能把瓷器這種歷史悠久的材質帶到新的領域,用富有趣味性的設計帶給人會心一笑的感覺。

在參與他課程的這十天裡,我慢慢地理解他的工作態度與他的堅持。JH可以流利的說四種語言,所以對於不同文化的吸收度很高,而且他本身是很棒的協調整合者,能縝密的規劃課程內容,用有趣的方式讓學員在短時間內吸收和學習,並有計劃的帶領整個團隊產出作品。現場有狀況時,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,分配好大家的工作,這是許多藝術工作者或設計師不一定能兼具的專長,對我來說,JH不僅是個勇於創作的夢想家,更是能把這些夢想執行出來的實業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